新闻中心
成立于2013年,由华侨、侨眷和海归精英创办,注册资本2.8亿元,是拥有海内外双牌照的私募基金公司。

媒体关注 | 大健康风正起,杭州资本搅动医药格局;“AI+医疗”成投资界新宠

前言: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向来逐利的资本也把目光转移到了大健康领域。如今,来自产业内外的各路资本把脚步迈向了大健康领域,向来善于“捕风”的杭州资本自然不会错过。


58KLzqNR_KkFa.png


近日,华侨基金执行总裁王渊接受《杭州日报》记者采访,与同是行业领先品牌的银江资本等行业大佬就健康产业这一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以下引用王总《杭州日报》中的采访文章,进行整理报道


ImH6zAdf_GOkC.png


最近,银江资本副总裁侯晓晨有点忙,还有不到五天时间,公司的戊戌年首场医疗项目专场路演即将拉开帷幕,五家优质医疗项目,配上八家顶尖投资机构的阵容,让这场智慧医疗盛会颇具看点。


“如今,杭州关于医疗项目大大小小的论坛、路演活动多如牛毛,这背后恰好折射出大健康领域正以蓬勃之姿发展。”侯晓晨所在的银江资本从2014年就开始布局投资医疗大健康领域,已投资京颐股份、趣医、医联网、远途互联、百世伽等20多家企业。


“很热闹。”这是华侨基金执行总裁王渊对大健康领域投资的形容,“不可否认,大健康确实是眼下最为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在人们对生老病死越来越看重的当下,以及创新技术力量的加持,用炙手可热来形容它毫不为过。”


他们两人的切身之感正是当下资本市场发展的一隅。随着“健康中国”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向来逐利的资本也把目光转移到了大健康领域。据汤姆路透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包括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在内的跨境并购交易数量为4253起,相比2014年增长了30倍。而目前,深创投、IDG资本等在内的前十家中国顶级风险投资机构中,有七家已经出手医疗健康行业。


杭州资本蜂拥而至,医疗信息化项目成关注焦点


就像当年追逐电商的风口一样,如今,来自产业内外的各路资本把脚步迈向了大健康领域,向来善于“捕风”的杭州资本自然不会错过。


“大健康领域太广泛了,包括医疗服务、医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医院物联网、医生集团、AI+医疗、医疗供应链等等,作为合格的投资人要做到一专多精,但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会将精力专注在一两个细分领域上。”侯晓晨坦言,上市公司银江股份的主营业务之一就是智慧医疗,银江资本在投资大健康领域具备天然优势。


他向记者透露,“我们主要关注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和AI+医疗等项目,其中主营为智慧医疗技术及服务提供商的京颐科技最近一轮投后估值32亿元,距离我们初始投资已获利32倍;另一个远图互联,现在也已经在新三板挂牌,估值达到7.7个亿。”


不同于银江资本,华侨基金的投研团队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本地化经验的大健康项目。王渊表示,“我们投资的联众智慧是一家智慧医疗平台,如今杭州很大一部分医院都在使用它提供的挂号预约、电子档案服务。”


据他透露,华侨基金在选择大健康项目时主要关注病前咨询、就医、康复养老三类,其中,病前咨询以线上项目为主,而就医、康复养老则是指与医疗器械、药品等相关的实体项目。


同样在2015年开始进军大健康领域的杭州绩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胡敏翔则坦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整个社会对医疗和健康的关注度会更高。其中,一些提升就诊效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项目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他更为看好与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相关的项目。


更多大资本入局,我们的健康生活被加速打开想象空间


实际上,不仅是各大投资机构纷至沓来,大健康的魅力显然让不少杭州上市公司也坐不住了。


据记者了解,阿里巴巴不仅斥资10.37亿元创办了阿里健康,拿下近400家医院,之后更

是声势浩大地卖保健品,凸显了进军健康产业的决心;而有着“80后首富”之称的汉鼎宇佑集团董事长王麒诚显然也看到了这个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先是布局投资寿仙谷、诺尔康神经电子两家医疗龙头企业,2017年又以4000万美元入股美国加州健康科技集团。


那么,大量的资本入局将如何改写我们的健康生活呢?“像我们投资的联众智慧,他们打造的云HIS系统可以提供信息共享,不仅可以提前预约挂号,还可以建立电子档案,每一个患者的就诊数据可实时记录,如果更换医院,可以免去重复检查。”王渊介绍说。


而在科地资本投资的一个“智慧医院”项目中,患者不仅可以获得医院周边停车位的信息,就诊时,患者还能够通过线上完成挂号、缴费、取检查报告等流程,还可以了解候诊排队时间,获取健康管理档案。


除了就诊环节外,被资本打开了想象力的还有医护人员培训、药品回收等环节。以阿里提出的“虚拟病人”概念为例,通过引入AI,可使得各种临床病例数据脱敏后,转变成三维“虚拟病人”,通过人机语音交互,模拟场景治病,在线讨论,综合评分,实现医护人员临床诊疗能力的培养、考核、评估、监督,使各类疾病的诊疗经验得到积累与传承。


大健康界难寻“独角兽”,BAT都青睐的“AI+医疗”有望夺魁吗?


然而,“蛋糕”虽然诱人,但如何把这块“蛋糕”做大做鲜美却是难题。


据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仅刚过去的2017年,国内被注销的移动医疗企业就有上千家;如今这类公司的数量,更是由巅峰时的5000家跌到不足50家。


“杭州已经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医疗上市公司,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都是行业代表,但对标美国等西方国家,我们仍然缺少千亿级市值的‘独角兽’。”科地资本的一名投资经理表示。


侯晓晨对此表示认同,与其他行业不同,囿于医疗健康行业领域纷杂、投资周期长、专业度高、垄断性高、政策风险高等多重障碍,并不是“烧钱”就能打开局面。相比之下,“AI+医疗”领域最快诞生“独角兽”的可能性更高。“现在阿里、腾讯、百度都在向‘AI+医疗’进军,尽管商业模式还未得到完全的验证,但大资金的进入有利于数据更为有效、合法、完整地获取及标记,有利于数据模型准确率的提高,加速市场化,辅助诊断减少误诊率。”


胡敏翔也表示,像医疗信息化、“AI+医疗”领域更容易在短期内出现大公司,因为以建立数据模型为依托的商业模式,更容易复制,市场容量也较大。


而王渊则更看重创新。“整体来看,医药行业暴利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品质和技术将成为促进营收增长的原动力。因此,一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创新商业模式的项目,这与互联网大数据密不可分;另一类则是在医疗器械或有针对性治疗药物方面具有颠覆性技术的企业。这两类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