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成立于2013年,由华侨、侨眷和海归精英创办,注册资本2.8亿元,是拥有海内外双牌照的私募基金公司。

华侨基金:紧扣国家战略,深耕大消费行业

2020年,对华侨基金而言,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


回顾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化遭遇严重打击,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中国成功防疫,经济有力复苏,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展望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年规划开局之年,扩大内需战略、推动需求侧改革已经释放出强烈的信号。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处在这种内生与变局大环境中的华侨基金,在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业务赛道。


最近,华侨基金执行总裁刘鹏接受了媒体专访,在详细阐述股权投资市场的同时,也透露了华侨基金当前及今后几年的业务战略布局,“在投资方向上,将更加聚焦、深耕在内循环下的大消费行业;在投资策略上,将更加偏向作为控股主体来做一些并购。”


双循环下,消费会有一波比较大的增长空间


2013年5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创新创业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号召下,由部分华侨、侨眷和海归精英创办的华侨基金,经过7年多时间磨练,深度践行“投资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现已茁壮发展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海内外双牌照的私募基金公司。


1612746839354452EFE7.jpg


自成立以来,华侨基金主要业务覆盖股权类和非股权类投资,围绕核心资产进行“双轮驱动”经营模式。在股权投资方面,华侨基金所投项目主要包括:一、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火箭商业发射、显示材料、节能环保等;二、医疗养老领域,包括与医疗相关的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医药等;三、移动互联网领域,包括分众传媒、喜马拉雅等知名企业。在非股权方面,主要集中在以高档酒、黄金等优质底层资产为主的大消费板块。


在这些理念的引导下,即便去年受疫情严重影响,华侨基金所投企业业务增长或恢复都非常快,特别是一些与内销相关的消费类企业,去年下半年业绩增长完全可以覆盖上半年的损失,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在华侨基金看来,应对市场“极端”变化,在于精选未来业绩增长比较确定性的核心优质资产,这样才能尽最大限度确保投资人的稳健收益。


刘鹏认为,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改革已经拉开大幕,内需有望成为未来三驾马车中最重的一驾,消费会有一波大的增长空间,其中核心优质资产的引领作用将会更加凸显。


1612746966641862E0FA.jpg


最近几年,一些优质消费企业在市占率还未大幅提升情况下,业务复合增长率已经做到40%—50%。比如白酒、黄金等消费市场,就具有明显的抗风险和快速增长能力。自去年二季度疫情缓解之后,贵州茅台酒价格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去年3月初一瓶飞天茅台市场价在2000元上下,至今已上涨到3000元上下,且存在一瓶难求的紧俏状态。在其带动下,高端白酒市场一直“涨”字当头,贯穿整个下半年。


随着内需市场继续扩大,企业不断整合重组,未来消费类优质企业亦能更加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深耕大消费,找到适合战略发展的蓝海空间


在全球货币宽松、低利率环境下,市场核心资产荒加剧尤为明显。以股权投资为例,每年国内核心资产项目不过十几个、几十个,基本上都被顶级投资机构所“围猎”,他们不仅能够带来优质的资源,还为企业带来战略意义的发展提升。最近几年,这种好项目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越发明显。


当优质资产无法触及,收益率高的资产风险又相对较高,不符合疫情影响下投资者相对保守的风险偏好,如此“高不成,低不就”的资产配置尴尬,就成为众多财富管理机构的难解之题。


于是,一些有创业背景、投研判断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嫁接自身产业资源优势,加大了对早期项目的投资。从过往成绩看,尽管个别项目取得了不俗收益,但整体来看“命中率”还是偏低,导致早期投资的总体风险依然偏大。而大部分投资机构,则拥挤在成熟项目的中后期,他们宁愿估值高一些,以避开企业发展初期的不确定性风险,这就势必造成市场哄抬项目估值,出现一二级估值严重倒挂的高溢价现象。


16127471102349531168.jpg


为打造资产配资核心竞争优势,华侨基金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未雨绸缪,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大消费行业”作为非股权类投资主要战略发展方向,专注于资产流动性强且增长比较明显的优质底层资产,比如说高档酒、黄金等消费品。


聚焦底层核心资产,深化与头部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是华侨基金配置非股权类资产的核心思想。


2017年9月,华侨基金与中国黄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双方在代理实物黄金销售、黄金租赁、金融服务、投资基金等方面合作。2020年6月,华侨基金的母公司——华侨控股集团与歌德盈香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业投资、客户资源共享、股权投资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1612747155636569C3F0.jpg


与此同时,华侨基金还加大了对白酒、黄金产业链上下游的渗透,比如酒类零售商、酒类流通商甚至到酿酒食物等,不光做投资,还进行产业链培育。


值得关注的是,为深耕消费上下游产业链,除参股性投资外,华侨基金还在考虑做一些控股性并购。刘鹏说,并购毕竟是一个反周期操作的事情,我们去年就准备在做这方面的事情,“在投资方向上,将更加聚焦、深耕在内循环环境下的大消费行业;在投资策略上,将更加偏向作为控股主体来做一些并购。现在也是一个很好的并购机会。”


通过并购,从财务投资人转向实际控制人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处于增长相对趋缓的时期,这无形之中也出现了很多比较优质的并购标的。有的企业资质比较好,但可能受到现金流的影响,或者说大股东受其它领域投资牵绊,迫不得已需要出售控制权。对于有意向的投资机构而言,就产生了较好的并购机会。


刘鹏分析,私募机构选择控股的企业,一般会集中在流动性强或者消费类的行业,这里有比较大的业绩增长空间。不过刘鹏也表示,当前国内私募机构控股上市公司的案例也很少,毕竟私募机构还是以财务投资和预满退出为目的,作为控股股东需要持有较长时间,流动性较低。“最好是通过自己的经营自我造血,把并购作为锦上添花的事。”


当前,私募机构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要动机有三种:一是在产业方面有较深的积累,看好上市公司的行业,拥有继续为上市公司提供资源的能力;二是有些机构通过前期并购已经控制了一些同行业的资产,以借壳重组方式进入;三是纯粹买壳,没有什么资产支撑,从面上看不出是否有下一步并购计划,且会受股价影响较大。


16127473433403389F44.jpg


刘鹏认为,私募机构通过并购入主企业,是一个从财务投资人向实际控制人的角色转换过程,需要寻找自己熟悉擅长的行业,专注深耕下去,这样往往更容易成功。“之前全民PE时代什么都敢投、觉得什么都能赚钱的时代实际上已经彻底过去了。”


刘鹏分析,做投资不能只看总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是体现资金效率的更重要的指标,3年翻1倍和10年翻2倍是完全两种投资结果。注册制后,上市和并购重组门槛都相对降低,并购项目速度加快,反倒成为一种更加短平快的项目,甚至比以前做PE再去IPO上市,收益率还要大一些。收益率、资金效率提升后,机构还能提高投资规模,更有钱做大事。


展望后市,华侨基金将会更加关注并购市场。刘鹏认为,注册制对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良性增速要求更高,产生了大量的并购需求,未来并购市场的规模体量会加大,并购业务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